台灣窮人越來越多。
根據內政部統計,今年前三季國內的低收入戶戶數與人數,雙雙改寫歷年新高紀錄。年關將近,許多民眾卻可能沒法過個好年。
根據內政部統計,今年前三季國內的低收入戶戶數高達八萬六千七百零二戶,比去年同期的八萬三千一百卅五戶,提高了四個百分點;而低收入戶人數則為廿一萬一千九百七十五人,比去年同期的廿萬六千四百卅一人,增加了三個百分點。
而過去六年來,國內低收入戶戶數也以平均百分之六點五三,也就是每年多出四千八百七十七戶的速度持續增加;人數方面,則是每年平均上升百分之七點五九,也就是每年平均有一萬三千八百卅二人,淪為低收入戶中的一員。
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提出的「M型社會」,強調「中產階級消失了」,不但藍領階級苦於生活無著,中產階級也開始因為房貸、孩子的教育經費,成為「下流階級」。台灣的低收入戶在這幾年中,已經出現平均年收入每年降低、與高所得組的薪資差距愈來愈大的現象,窮者更窮,而且幾乎無法翻身。
例如阿雄(化名)是來自花蓮的阿美族,國中還沒畢業就離開故鄉打天下,只能做做粗工的他,身上經年累月帶著程度不一的工作傷害,老婆阿美為了照顧四個小孩,無法外出兼差,一大家子時常因為阿雄的工作地點不固定,東奔西跑、全台走透透。
但由於近年來景氣不佳,工作機會時有時無,一大家子常常居無定所,連溫飽都成問題,只能靠阿雄不時向朋友借貸度日。
阿雄的朋友小玲說,阿雄一家偶爾來叨擾,就讀國小三年級的大姊姊,總會睜著圓圓的大眼睛,怯怯地幫忙弟弟、妹妹張羅水果、零食,家境也不富裕的小玲,總是傾其所有,希望可以讓小朋友飽餐一頓。
阿雄一家的遭遇是名副其實的低收入戶,在艱苦的現實生活中掙扎度日。
事實上,今年光是前三季的數字,已經創下歷年新高紀錄,而根據歷史經驗得知,每年國內低收入戶的增減是呈現逐季上升的趨勢,表示今年年終的低收入戶戶數與人數,肯定改寫歷史紀錄,有愈來愈多徘徊在貧窮線邊緣的民眾,淪為社會底層的低收入戶。
中產階級愈來愈多 淪落貧窮線
低收入戶愈來愈多,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所觀察到的「M型社會」,是否在台灣出現?國內學者普遍認為,目前台灣社會尚未淪為「M型社會」,不過確實有「中產階級消失」的現象。
今年國內低收入戶戶數與人數預計將再創新高,有愈來愈多的中產階級「向下」淪為低收入戶,前主計長、現任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韋伯韜(韋端)認為,消失的中產階級淪入下流社會,在美、日等先進國家已經成為一種現象,而國內現況也似乎有跟進的跡象。
韋伯韜說,民眾可以自問,特別是領固定薪水的上班族,五年來工作一樣努力,國家經濟成長率平均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表現,為什麼薪水、福利沒有跟著一起增加?這就是中產階級消失的前兆。
問問各大醫院的主治醫師,及會計師、律師等,這些以往典型的中產階級,自己還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嗎?韋伯韜說,大概只剩下韌性很高的公務員,還算是中產階級的一分子。
前台大財金系教授、現任親民黨立委劉憶如則指出,國內的情況確實還沒有嚴重到出現日本「M型社會」的程度,但根據她長期觀察國內貧富差距的走勢,卻發現只有屬於金字塔頂端百分之十的超級富豪,財富有繼續向上攀升的榮景,其餘的九成民眾,卻出現家庭所得增加趨緩的跡象。
劉憶如說,以往國際社會所驚艷的「台灣經濟奇蹟」,是因為台灣不僅擁有亮麗異常的經濟表現,同時還是一種相對均衡的成長,不光只有富人賺得到錢,一般民眾也能雨露均霑、所得增加,「成長」加上「均富」,是台灣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關鍵因素。
她分析,發生這種「貧者愈貧,富者愈富」現象的可能原因,也許是由於這群有錢人的所得結構與一般人不同,因為近年來許多新金融商品,如美國存託憑證(ADR)、海外存託憑證(GDR)連動債等,陸續被引進國內,而富人擁有足夠的訊息與資本,可以透過這些特殊管道,持續不斷地「錢滾錢,利滾利」,而一般薪資階級,除了羨慕還是只能羨慕。
中華經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吳惠林也認為,國內目前還沒有出現「M型社會」,但這的確是一種極可能發生的趨勢,值得國人警惕。吳惠林建議民眾,平時就必須未雨綢繆,避免入不敷出的情況發生。
951218 台灣經濟記事~
留言列表